精品课程 眼科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
发布时间: 2008-05-23   浏览次数: 16030

 

教学改革与研究

一、实现教学手段的改革:

    几十年不变的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逐步由多元化教学方式所替代。学系发展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像资料有效地组织成为统一体,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大课教学已100%使用PPT,并有部分课程上网。见习讲课采用学系主编的卫生部医学系列视听教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师生广泛好评。

二、统一教学标准:

    眼科系成立之后,将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眼科学的教学工作统一起来,做到统一教学用书,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师资教学,统一考试。七年制医学生和五年制医学生《眼科学》教学用书分别采用七年制和五年制规划教材。教学师资由学系统一考察,竞争上岗,统一安排。

既往中山医院与华山医院实习安排不一致,现统一实习时间为两周。此外,统一见习时间为6次,每次1.5h,共9 h。规定了三次示教内容:第一次内容为眼的解剖生理,第二次内容为眼科检查及正常所见,第三次为眼科常见病。见习、实习中播放相关检查和手术的录像。

统一命题考试,做到教考分离,有利于检查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1.      青年教师试讲制度

2.      青年医师培养计划

3.      教学小组成员听课制度和考评制度

4.      教学小组每学期期末教学小结和试卷评估

5.      每学年开课前授课教师写教案

6.      教学工作(眼科学教学、实习和示教任务部署、人员安排、存在问题等讨论)作为科主任例会常规议题之一

7.      建立教学档案、教学资料库、教师档案

8.      保存和管理有价值的教学参考用书、影像资料等

四、尝试开展双语教学:

    首先开展调查,掌握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听取师生意见,确定双语教学的最佳模式。确定英文版书,中文授课的教学方式。编写适用于中英文教学的PPT,开展了中英文双语教学。

五、题库的建设与应用:

    孙兴怀主编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眼耳鼻喉科试题与题解》,为正在建立并应用的眼科学题库充实了内容,为考试的规范化打下了基础。使考试出题更方便,更快捷,更合理,做到教考分离。

六.提高教学质量:

在眼科教学中提倡名师上名课,根据学生以往的评教情况、督导组老教授听课的结果,确定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该是热爱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对某一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通过教学后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师资质量和眼科教学质量。七年制眼科学中授课100%由正高级人员担任。

七、教学质量监控:

    学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设立督导员,进行检查性听课。同时,不定期组织眼科同行及专家听课,科教科有关负责人及眼科学系负责人亦参与,进行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质量的调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科教科和学系,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估,以利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八、注重教材建设:

1、视听教材建设及应用:承担卫生部眼科系列医学视听教材的制作,并应用于眼科学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使原来不易理解的内容易于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材编写:主编《眼科手册(第三版)》,《眼耳鼻喉科试题与题解》,《临床眼科诊治新进展》等。参加全国眼科学教材的编写,是卫生部七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第一版,五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第五版,教育部五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第一版,眼视光专业规划教材《眼科学基础》第一版等的编委。

九、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1.            充分利用眼耳鼻喉科医院的丰富的病例和教学资源,承担了所有临床医学生的眼科学教学,包括七年制和五年制,根据不同学制学生的不同教学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

2.            所有授课老师都使用PPT格式的课件,统一了授课的模式和质量。

3.            组织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听课,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            年轻教师第一次大课前统一备课,共同掌握课程的要点、难点,控制授课质量。

5.            建设华东地区第一个眼科显微手术训练实验室,帮助同学们掌握基本操作。

6.            探索性地开展双语教学,使同学们有机会接触眼科常用词汇,增加阅读英文文献能力。

7.            从临床医学院的学生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

8.            建立了高年住院医师工作职责,提高年轻带教水平。

9.            坚持每周一次眼科例会,交流临床经验和学术动态。

10.        各病区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与此同时,认真完成精品课程的筹备和申报工作,眼科学于2007年被批准为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