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九
发布时间: 2008-05-23   浏览次数: 224

 

 
一、写出下列文名的著作或作者 (共30分,每题5分)
 
  1,尧典    2,天下   3,乐记
  4,论六家要指 5,七略   6,新论
 
二、问答题 (共70分,每题35分)
 
  1,试述《毛诗大序》的主要内容及其诗学价值
  2,谈谈扬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写出下列文章或书的作者(或编者)(共10分):

(1)《楚辞章句》      (2)《剧秦美新》         (3)《三都赋》 (4)《抱朴子外篇》     (5)《翰林论》  (6)《狱中与诸甥侄书》 (7)《南齐书文学传论》 (8)《金楼子》            (9)《史通》 (10)《箧中集》      (11)《董氏武陵集纪》    (12)《极玄集》 (13)《花间集序》    (14)《阳春集》       (15)《乐府诗集》
(16)《诗人玉屑》    (17)《文选旁证》  (18)《元白诗笺证稿》
(19)《四库提要辨证》 (20)《词话丛编》

二、写出下列语句的作者、出处,并简略地加以解说(共30分):
 
(1)童子雕虫篆刻。        
(2)文以气为主。 
(3)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
(4)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
(5)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9)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10)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三、阅读下列文字(出于《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然后回答问题。15分):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O治直吏反之音絕句樂音洛絕句其政和一讀安字上屬以樂其政和為一句下放此思息吏反[疏]治世至民困O正義曰序既云情見於聲又言聲隨世變治世之音既安又以歡樂者由其政教和睦故也亂世之音既怨又以恚怒者由其政教乖戾故也亡國之音既哀又以愁思者由其民之困苦故也樂記云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彼說樂音之中兼有二事此安以樂怨以怒亦與彼同……此云亂世亡國者謂賢人君子聽其樂音知其亡亂故謂之亂世之音亡國之音樂記所云鄭衛之音亂世之音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與此異也淫恣之人肆于民上滿志縱欲甘酒嗜音作為新聲以自娛樂其音皆樂而為之無哀怨也……為此樂者必亂必亡故亦謂之亂世之音亡國之音耳與此不得同也

  问题:
(1)编撰《毛诗正义》的主要作者是谁?
(2)“治直吏反”至“思息吏反”乃《经典释文》中语。《经典释文》的作者是谁?
(3)据《经典释文》所说,自“治世之音”至“其民困”一节,还可以有另一种断句方式。请按那种方式加以标点(请抄录在答题纸上)。
(4)《正义》认为这里所说“乱世之音”、“亡国之音”与《乐记》所说“乱世之音”、“亡国之音”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

四、阅读下列文字(出于《文史通义•文集》),然后回答问题。(15分):
自東京以降訖乎建安黃初之間文章繁矣然范陳二史所次文士諸傳識其文筆皆云所著詩賦碑箴頌誄若干篇而不云文集若干卷則文集之實已具而文集之名猶未立也自摯虞創為文章流別學者便之於是別聚古人之作標為別集則文集之名實昉于晉代而後世應酬牽率之作決科俳優之文亦氾濫橫裂而爭附別集之名是誠劉略所不能收班志所無可附……荀勖中經有四部詩賦圖贊與汲冢之書歸丁部王儉七志以詩賦為文翰志而介於諸子軍書之間則集部之漸日開而尚未居然列專目也至阮孝緒撰七錄唯技術佛道列三類而經典紀傳子兵文集之四錄已全為唐人經史子集之權輿是集部著錄實昉于蕭梁而古學源流至此為一變亦其時勢為之也

问题:
 
(1)简单解释下面划波浪线的语词(共12处,人名只须说明其朝代即可)。
(2)为什么说“集部著录实昉于萧梁”?
(3)“唐人经史子集”是什么意思?

五、回答问题(在1、2中任选一题,3、4中任选一题,共30分):

1.对于文学作品应该结合其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就此谈谈你的体会。
2.我们应该重视文学作品的接受史的研究,谈谈你的体会。
3.“古诗十九首”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结合南朝批评家的言论,简述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敦煌曲子词集》的编者是谁?该书所收录的是些什么作品?简述这些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下面三题中任选两题,每题50分:
 
一、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意义。
二、        简述明代的曲论。
三、        简论晚清“文学界革命”在中国文论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一、简要解释下列各题(共40分,每题10分)
 
1.“务头”
2.“演义”
3.《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4.孔尚任的戏剧结构观
 
二、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
 
1.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看法:
近代人杂剧以王实甫之《西厢记》,戏文以高则诚之《琵琶记》为绝唱,大不然。今二家之辞,即譬之李、杜,若谓李、杜之诗为不工,固不可;苟以为诗必以李、杜为极致,亦岂然哉。……余所藏杂剧本几三百种,旧戏本虽无刻本,然每见于词家之书,乃知今元人之词,往往有出于二家之上者。盖《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其本色语少。盖填词须用本色语,方是作家,苟诗家独取李、杜,则沈、宋、王、孟、韦、柳、元、白,将尽废之耶?(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2.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看法: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幔亭过客《西游记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