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队伍情况
发布时间: 2010-04-29 浏览次数: 325

 

 
 
 1
人 员
构成(含
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文
1969.10
教授
卫生经济学
主讲、课程负责人
叶 露
1963.11
副教授
卫生经济学
主讲
应晓华
1974.4
副教授
卫生经济学
主讲
刘 宝
1973.2
副教授
卫生经济学
主讲
 
 
 
 
 
 
 
 
 
 
 
 
 
 
 
 
 
 
 
 
 
 
 
 
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涵盖理论课程和研讨课程。教学队伍的知识层次较高,主讲教师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在国外知名大学长期留学经历,长期从事卫生经济理论和卫生政策研究。
教学队伍的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3人,每学年配备1名讲师作为课程助教,形成有层次的教学梯队。部分课程的研讨邀请校外专家承担相应授课内容。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45岁以下的教师3人,占教师总数的75%。
师资配置合理,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为1:10左右。
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综述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我们着力将本课程建设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研讨型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理念是通过启发与互动,培育科学思维方式。最近五年来探索实践了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围绕医疗卫生领域内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启发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其系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手段是理论讲解、专题讲座与分组讨论报告相结合,一般安排1-2次专题讲座和2次专题分组讨论汇报,同时在理论讲解中穿插多次分组讨论。专题讲座邀请卫生经济专家或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就热点问题介绍当前卫生改革进展并展开讨论;专题分组讨论汇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在教师拟定的选题中自选或自定题目,自主查找资料展开分析,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2次阶段性汇报并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理论讲解中的分组讨论将就每个章节中相关的现实问题展开课堂讨论,特定专题可开展正反方辩论。教师拟定的研讨主题主要取材于当前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就改革路径、国际经验、政府与市场作用等展开讨论。学生研讨的成绩将由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分共同确定。
采用的教材是十一五教育部规划教材《卫生经济学》(第二版),复旦大学是主编单位。
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效果。
 
1. 根据教学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小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就教学难点、教材更新、案例选择、授课内容更新与形式创新等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结合学生背景知识掌握程度、国内外专业知识进展等具体情况,注重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力度,教研室为青年教师指定了全面的培养计划。由青年教师承担的课程,均安排至少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指导,要求青年教师参与该课程准备和授课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快速成长。
3. 对青年教师上课严格把关。首次讲课前,青年教师必须通过预讲环节的考查,经指导教师集体评议和给予指导,合格后方可上讲台。针对每学期的学生评价结果,由资深教师进行有侧重、有针对的培训。此外,组织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性监督,建立听课制度,以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4. 鼓励青年教师开设专业选修课,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较高水平的教学人才。
5. 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之余,开展教学相关的科研活动。定期开展内部交流活动,组织教师作学术报告或课题交流等业务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作学术报告等。集体的经常性学术活动有助于本课程任课教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总结教学技巧,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6. 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或培训项目。从2005年到2009年,在教研室的资助下,共有7人次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年会或其他培训项目,国际化、全国性的学习交流机会,使青年教师开拓了视野,教学、科研能力获得了全方位的提高。
上述措施在改进教学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学骨干力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达到了授课的既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