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队伍情况

2010-04-06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谢金良

19711

副教授

文艺美学

周易美学、中国古典美学

张宝贵

19667

副教授

文艺美学

美学原理、现当代美学

张旭曙

19656

副教授

文艺美学

美学史论、中西美学比较

 

 

 

 

 

 

3-2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知识结构:

<周易>与中华申美文化》课程教师队伍均为博士研究生毕业(负责人为中国美学博士后),学历、学位层次高,3人均担任副教授近十年;其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覆盖了中国古典美学、美学原理、现代中西方美学、周易美学、文艺理论等与审美文化相关的学科范围。

年龄结构:

 教学队伍搭配合理,课程负责人70年代出生,2个主讲教师为60年代出生,

平均年龄47岁,年富力强,均正处于教学、科研中坚力量阶段。

学缘结构:

负责人谢金良老师曾在福建师大文学院易学所工作多年,后到南京大学攻读哲学

博士,再到复旦大学做博士后;主讲教师张宝贵曾在新疆工作,后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张

旭曙老师曾在安徽从事《古籍研究》刊物的编辑,后考入复旦大学攻读文艺学博士。三个老

师的专业主攻有所差异,有所联系,相得益彰。因此,学缘结构,非常合理,在坚持复旦中

国美学、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哲学美学的师资成分,既延续、

强化着复旦大学美学教学的传统特色,又扩大并加深美学教学的涵盖力。

教学的师资配置《周易》美学常配师资1人、中国美学1人,美学理论1人。

3-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  作为学校2006年第一批推出的5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我们几乎每个学年都开

课,并且不断完善课程,努力使授课理念符合通识教育要求。作为第一线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主讲老师,我们认为建设一门课程,首要的是,不断更新本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研讨。五年来也正是这样做的。本课程的教案根据教学需要作了前后反复调整,确定了重要章节逐章讲解和主题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努力创建学生课前自学、上课研讨论争、课后网上互动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学习艰深晦涩的古代经典打开指导大门,也为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本课程教师平时非常注重搜集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精心挑选其中最佳的图片及影视资料,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教师一般选择在两节课中途的休息时间播放这些资料,既不占用宝贵的课时,又让学生借以调节,并在一种自然休闲的状态中感受中国古典文化无时不在的影响力。

3、进一步促进与学生的互动,除课程讨论外,每学期必精心组织开展课外小班讨论,使小班讨论的方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和助教的教学辅助功能,又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思辨、争鸣、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分通过课外小班讨论,让每个学生真正做到“认真读一部经典,专心写一篇小论文,尝试做一次当众发言”,通过这些做法,学生对经典解读与学术研究,普遍反映有所领悟。

4、在教学设计上,具有独特完整的日常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方式。以平时的背诵表现考核学生对经典的亲近和理解能力,以“小测试、复习、答疑、布置思考题、阅读延伸材料”等环节环环相扣作为平时考核成绩,而期末考核方式是平时考核的深入,递进性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严格以及考试成绩的公正性。

5、在教学延伸资料上,本课程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只要学生感兴趣,在网站及课程公共邮箱里可以找到相应的阅读资料。

6、充实、完善已上传课件与视频,提供各种易学论著及期刊论文的电子版本或链接。

7、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把复旦学院推广的世界咖啡法和外籍老师来校推广的阐发性教学法应用于课堂及小班讨论,积极探所索并推向极致。

8、经过多年积累,把本教学队伍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教材稿件正在完成最终修改

9、先后在学校的VCAMPS网站和复旦学院的核心课程网页,建立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网站,

上传教学大纲、课程视频、学习参考材料等,并且有讨论区,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

复习,并以此为平台进行讨论互动,方便教师获得反馈,调整和提高。教学团队及时回

答学生网上问题,互动良好。

10、在学校支持下,每学期上课时均通过复旦学院报批助教,助教作为核心课程教与学沟通

的良好桥梁,起到了很好的师生交流作用,深得同学好评,本门课助教曾被学校以优秀

助教名义加以奖励;

1109年秋季学期开始连续三个学期,被复旦学院安排为全校视频课程,同时为4个校区

开课,较好地满足了分校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选课需求,选课人数近600人。

12、课程负责人既有文学专业背景,又是哲学博士出身,一直在努力尝试融文史哲研究为

一炉,并不断地把学术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使两者相得益彰。

13、课后指导学生社团《周易》协会活动,举办讲座十余场,同时作为复旦学院经典读书小

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细读《周易译注》,既提高他们对《周易》的兴趣,也深化他们对

某些审美专题的理解,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反过来促进了本门课的课堂教学。

14、本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同时开设相关的美学或美学史选修课程,包括西方古典和现当代

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东西方美学、美学导论等,通过开设这些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

对美学原理和基本范畴有更深刻、具体的理解;

15、近五年来,本教学团队中的谢金良、张旭曙老师,其课程申请被并评为学校精品课程

和市教委重点课程;本教学团队中的谢金良、张宝贵老师,都参与美学课程,并被评为上海

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扎实的教学梯队意识和较为丰富的团队合作经验,同时获得一些

教学研究成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