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国际关系
 
  首页  精品课程申请材料

精品课程申请材料

 精品课程申报.doc

                          

编号

 

 

 

 

2010年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

            宗教与国际关系

课程层次(本/专)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政治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国际政治

              徐以骅

              20103

学年授课学生数               130

 

复旦大学教务处

○○九年十二月

 


 

一、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

基本

信息

徐以骅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教授

59890560

 

博士

/

65119567

所在院系

国关学院

E-mail

edwardyhxu@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00433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宗教与社会    专业/公共选修课  2学时  3    200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  专业选修/必修课  2学时   2    120

美国外交政策   专业基础/必修课  2学时 3    180

美国内政与外交专业基础/必修课  2学时 4    200

美国宗教       专业选修课       2学时 3    100

 

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18

2、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     25

 

近五年来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均为独著):

1、《当代国际传教运动研究的四个跨越》,《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1期)(CSSCI

2、《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之比较及其重心转移》载徐以骅、张庆熊   主编:《基督教学术》(第7辑)

3、《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史论》,台北宇宙光出版机构2006

近五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09年(复旦大学)

 

 

 

 

 

 

 

 

 

 

 

 

 

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均为首席专家):

12007-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   06JZD0005);

22006-1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宗教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05&ZD013

32007-1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后冷战时期的宗教与美国外交  05FCZD0015

42007-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美国的宗教非政府组织  06JJDGJW001

52004-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宗教与美国社会  02JAZJDGJW001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除标明外为独著):

1、《宗教在当前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CSSCI

2、《试论宗教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路径和范式》,《复旦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CSSCI)(徐以骅、章远)

3、《国际视野、当代关怀——传教运动与国际关系》,徐以骅等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当代传教运动》,时事出版社2009

4、《宗教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宗教报告(2008——中国宗教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徐以骅、刘骞)

5、《宗教与当前美国外交》,徐以骅等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非政府组织》,时事出版社2008

6、《宗教与当前美国政治》,徐以骅等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非政府组织》,时事出版社2008

7、《国际政治中的宗教非政府组织》,《统一战线与国家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徐以骅、李峰)

8、《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回归》,徐以骅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与国际关系》,时事出版社2007

9、《试论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宗教因素》,徐以骅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网络时代的宗教》,时事出版社2005年。

10“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and Christian Church in China,” in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nd East-Asian Relations, vol. 13 (2008)

11“Comparison and Shift of Axis in History Research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in Three Regions: Mainland, Taiwan, Hong Kong,” in KIATS Theological Journal, Korea, vol. IV.1 (Summer 2008)

12“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Chinese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the Ministry,” 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vol. 1 (2008)

13“Westernization and Contextualization,” in Contextu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An Evaluation in Modern Perspective (Sankt Augustin, Germany: Institute Monumenta Serica, 2007)

14“St. John’s University, Shanghai as an Evangelizing Agency,” in The Study of World Christianity: The Edinburgh Review of Theology and Religion, vol. 12, part 1 (2006)

15、主编下列丛书:

* 《宗教与美国社会》1-6辑,时事出版社2004-2009

* 《基督教学术》1-8辑(与张庆熊),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2002-2009

*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论丛》,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主讲教师情况(1)

 

1

基本

信息

秦倩

性别

出生年月

19797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讲师

8621-55665452

 

博士

 

所在院系

国际政治系

E-mail

qianqin@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文科楼729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时数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1、宗教与国际关系  专业必修课  2           2届约180

2、国际法          专业选修课  3           2届约60

3、美国宗教与社会  公共选修课  2           1届约30

 

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9

 

 

 

 

3

学术

研究

学术研究课题:

1宗教非政府组织法律问题研究,复旦大学金苗项目,2008年,主持;

2宗教非政府组织法律问题研究,上海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08年,主持;

3宗教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实践与法律,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9年,

主持。

 

学术论文:

1、《如何界定宗教非政府组织》,徐以骅等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非政府组织》, 时事出版社2008年;

2、《美国法下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徐以骅等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非政府组织》, 时事出版社2008年;

3、《国际法与宗教非政府组织》,徐以骅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时事出版社2007年;

4、《当代国际法的宗教面向》,徐以骅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时事出版社2007年;

5、《欧洲人权公约下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徐以骅主编:《基督教学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主讲教师情况(2)

 

1

基本信息

涂怡超

性别

出生年月

19731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助理研究员

86-21-65642595

1-202-687-8535

 

博士

86-21-65119567

1-202-318-0747

所在院系

美研中心

E-mail

clio_tu@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国权路6802004333307 M Street, Suite 200, Washington DC 20007

 

 

2

教学情况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8年春季学期承担过美研中心集体课程当代美国第六讲的教学;

2008-2009学年及2009-2010学年均在美国进行研究,未承担教学任务。

 

 

3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课题:

1.“基督教与美国对华政策,复旦大学金苗项目,2008年,负责人;

2.“基督教与当代中美关系,国家社科青年项目,2008,负责人;

 

学术论文:

涂怡超、赵可金:宗教外交及其运行机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3期;

涂怡超:全球化处境下的基督教福音派跨国公民参与,《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2期;

涂怡超:当代美国基督教福音派与美国人权外交,《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1辑,总第八期,以上三项为CSSCI.

4.  涂怡超:近现代教会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国近代化,《基督教学术》第8辑,2008年,校内核心。

5. 涂怡超:当代基督教传教运动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宗教与美国社会》第6辑,2009年.

6.涂怡超:宗教右翼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宗教与美国社会》第5辑,2007年。

7.涂怡超:宗教民间外交与中国外交空间的拓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

                 

2.主讲教师情况(3)

 

1

基本信息

刘骞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讲师

13585679257

 

博士

所在院系

国务学院

E-mail

sweetporidge@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1号楼317(200433)

 

 

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国际关系学导论   专业基础课,3学时,1届,70

2国际关系经典著作选读,专业任选课,1学时,2届,15

3世界经济与政治   公共基础课,2学时,2届,80

 

教学表彰/奖励

复旦大学讲师团特殊贡献奖,复旦大学,第一署名,20101月。

 

 

 

3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课题:

12009-12,中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后冷战时期的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课题负责人,项目经费3万。

22009-10,统战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研究项目“2010年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前沿,课题负责人,项目经费1.5万。

32007-07-012008-10-30,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研究项目宗教非政府组织与口述历史方法研究当代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发展的口述史研究子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项目经费0.5万。

42006-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课题参与者。

 

学术论文:

《构建宗教影响国家安全的分析框架》,《宗教与美国社会》,(省级),2009年第6辑。(独著)

《论西方宗教与国家安全》,《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9年第2期,(独著)。

《美国宗教学者关于宗教与国家安全关联性的研究》,《社会主义研究》,(CSSCI),2008年第6期。(独著)

《中国对印度宗教问题研究综述》,《现代国际关系》(CSSCI英文版),2008年第3期。(独著)

“Religion: the Soul of American Society,”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英文版), March 2008.(第一作者)

 “The New Christian Right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Foreign Policy-Making”, Sino-American Workshop on Social Sciences Methodology, (国际会议论文集), Beijing University, Agu.5-9, 2007.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笹川良一奖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基金会、复旦大学,2008年,一等

2复旦大学谢希德校长美国问题研究奖,复旦大学,2007年,一等。

3校庆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复旦大学,2007年,三等;2008年,二等。

                 

 

3.教学队伍情况

 

 

3-1

构成(含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徐以骅

 

教授

国际政治

主讲,承担理论教学及课件制作顾问

秦倩

1979-07

讲师

国际政治

主讲,承担理论教学

涂怡超

1973-01

助研

国际政治

主讲,承担理论教学

刘骞

1981-08

讲师

国际政治

主讲,承担理论教学及

课件制作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1、学历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团队有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3人具有博士后经历;

2、年龄结构:教师中50岁以上者有1人,其余3人均在20-40岁之间,以中青年为主;

3、学缘结构:1人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到香港中文大学做过博士后;3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其中,1人分别到美国耶鲁大学、乔治敦大学做访问学者博士后,1人将赴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1人正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

4、师资配置:为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规模一般控制在50-80人之间,师生比例在115之间,确保了教学质量。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自开设宗教与国际关系课程以来,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生对涉宗教的国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全面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彻底改革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根据宗教与国际关系学发展需要和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宗教与国际关系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内容处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中,教研团队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教学经验,自编并即将出版宗教与国际关系教材,在国内尚属首家,且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国内外(包括自身)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其次,本课程团体且加强案例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和分析能力,并以教学课题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发言和讨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课程团队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结合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学的发展技术,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平台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机会,开展宗教与国际关系学网络课程建设,改变单一的黑板教学模式为黑板与多媒体、互联网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

 

3-4

师资

培养

一、培养青年教师的具体措施:

1、对青年教师上讲台前进行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

2、指定培养导师实行传、帮、带,如指导备课、跟班听课、集中评教等;

3、帮助参加各种教学和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作短期学习和培训,鼓励申报科研项目;

二、师资培养成效:

15年来共有2名博士在进行博士后研究;

2、近年在国内外学习或参加教学和学术研讨会至少2/人年;

35年来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2项;

45年来共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30余篇;

5、选派出国进修2人。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世界各大宗教不仅是各国文化价值观的主要载体,也是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背后均有宗教的动因。宗教的全球复兴对长期忽视宗教因素的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挑战,而兼具社会和技术革命性质的互联网的出现又大大增加了宗教组织作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主要行为体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力。宗教与国际关系目前正在成为国际关系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研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院于2006年正式开设宗教与国际关系,作为国务学院下辖3个专业2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专门向学生讲述宗教与国际关系这一日益重要的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尤其侧重讲述与中国有关的国际宗教动态,期望培养我院学生对该领域的问题意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目前以本课程为中心在国务学院已有20多名专门从事宗教与国际关系以及美国宗教研究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和进修生。

由于宗教与国际关系无论国内外均是一门较新的研究领域,因此我们起步阶段就尽可能的与国际接轨,不断融合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并将之传授给学生,以保证本课程的前沿性与时代性。且鉴于无论国外或国内,尚无宗教与国际关系的经典教材,为了配合本课程的建设,我们开始着手编写该教材,2009年完成了宗教与国际关系教材的初稿编写,并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出版。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

宗教与国际关系是国际政治研究新领域的主要组分之一,所以依据国际政治专业自身规律及其教学特点的要求,宗教与国际关系课程在国际政治专业培养目标中一直定位为专业选修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宗教与国际关系课程根据国际政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国内招收的内招生和在港澳台、国外招收的外招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当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二、课程培养目标

1、掌握宗教与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本的思维方法;

2、应用宗教学与国际关系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不断演进的国际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当今涉宗教国际问题的能力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该课程为国际政治专业选修课(36学时),采用专题研究模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概论(10学时)

1、研究目的和方法

2、主要文献资料介绍

3、当前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

4、宗教与国际关系理论

5、宗教安全理论

第二单元:专题(20学时)

1、宗教与恐怖主义/地区冲突

2、当代传教运动

3、互联网宗教

4、宗教与美国外交政策/以信仰为基础的外交

5、宗教与中美关系

6、视听教材

7、国际宗教人权体制

8、宗教非政府组织

9、宗教与国际法/宗教与全球治理

10、政治伊斯兰

第三单元:讨论(6学时)

1、当代宗教与国际关系的十大热点问题

2、宗教安全与宗教外交

3、我国宗教与民族问题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宗教与国际关系整个课程有其重要的章节,而每章也其自己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讲授能够重点突出,难点讲透,本团队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一是在教学大纲中明厘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使任课教师在课前有所准备,讲课有所针对性;

二是在每一章的讲稿前部就这些重点、难点向学生预设一些现行问题,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和看书思考;

三是在有些章节授课之前要求任课教师让学生做一些热身练习,回顾一下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概念,或简介相关背景知识,为后面的讲解打下基础;

四是在PPT课件上用醒目的警示符号标明章节重点和难点,并同助教的课后辅导让学生真正理解。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内容的课程不填)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经过不懈的建设,已具备了申请精品课程的条件。

首先,由于本课程所涉内容较新,国内外尚无经典的教材,所以授课主要参考国外最新科研成果,结合我国国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形成自有讲义,以捭讲清楚每个章节、每个概念、每个知识点。所参考的主要外文资料如K.R.Dark主编Religion and InternationalRelationsEliot Abrams主编的Influence of Faith: Religious Groups and US Foreign Policies等。另外,本课程负责人徐以骅教授领导的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目前已完成和发表的一系列有关著作和研究成果,如《基督教学术》(与本校基督教研究中心合作,目前已出版8辑);《宗教与美国社会》(已出版6辑)等系重要的中文参考资料。面对教材的阙如,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教学经验积累,历时三年完成《宗教与国际关系》自有教材的编写,并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出版。

其次,除了上课内容外,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宗教影响国际关系的特定和发展态势,增强学生的阅读面,本课程还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推荐学生阅览相关的国内外论文作为辅助和扩充性资料,以不断将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而为补充国内相关专业及参考资料之不足,本课程教学人员利用出国访问机会,带回大量最新研究资料,提供给学生,以供学生随时查阅,了解宗教与国际关系学的前沿发展以及有关知识。

再次,在教学中,全部教学内容已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

1、讨论式教学:通过对核心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

2、学生分组式教学:由学生自由组合,根据事先选择的教学专题和辅助参考资料到讲台上讲解对该专题的理解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参与学生人数一般控制在5-6人,学生的表现记入学生期末成绩。

3、发现问题式教学:每一次上课前推荐学生阅读下次课的参考资料,课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通过学生提问,教师回答问题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知识问题,有侧重的组织教学。

 

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遵循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为辅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原则。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行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即备课时以自有讲义为蓝本,辅以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最新的进展、图片和案例等等;上课内容全程采用PowerPoint进行教学或internet网络传输、下载;课后辅导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现代化教学设施,如学校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实现教学材料上网查询。目前阶段,已完成了宗教与国际关系学网络课程的基本建设,包括教案、教学大纲、讲义、知识点、等教学资源的即时访问、下载等等。另外,建立公共邮箱与同学交流、互动,及时收集和解答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实现网上的课程讨论、学习。

4-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两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由于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未反馈给本课程教师,因此,无法说明。

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价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丰富,注重基础知识,注意授课方法,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多媒体使用恰当,学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一致认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好。

近四年学生评教结果

学生人数

评估分数

20052006

60

4.33

20062007

58

4.37

20072008

80

 

2008-2009

75

444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在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时代性和现实性很强,课程内容选取全球化背景下宗教影响国际关系的突出问题为个案,展开对问题的分析;

2、课程内容体系与国际同类课程内容相接轨,但又具有中国关怀,反映中国学者的学术特点和观点,本课程内容前沿、观点新,教师的语言表达生动;

3、本课程的创新点是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科研反哺教学,以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复兴以及民族国家所由此面临的重大国际问题为主线,把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融入讲授内容,增加学生对国际关系学术前沿问题的了解。

5-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开设宗教与国际关系学课程的院系。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成果,有关宗教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一直得到国内国外同仁的公认和关注,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引用。

另外,由于起步阶段就与国际接轨,故教学内容与西方国家同类课程相比亦不逊色。且就内容而言,西方国家的同类课程有强烈的西方中心论色彩,而本课程完全以我们自己的研究、从中国的视角来构建课程体系,主要采用全球化背景下宗教的复兴与政治参与为破题,是本课程具有地方特色,又不失国际化视野和水平。

5-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宗教与国际关系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学骨干的人数不多,有待扩充和培养;

2、教学骨干对外学术交流需要继续加强;

 

 

 

6.课程建设规划

6-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及步骤

本门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保持和提高宗教与国际关系课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水平,并在未来逐渐加大课程中外语教学力度。

为此,我们将密切关注宗教与国际关系学的新发展,将之引进教学内容,以达到在教学内容和理念上与全球宗教政治参与的新发展以及该领域前沿接轨的目标。

具体工作规划如下:

第一、成立专门的宗教与国际关系教学研究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就该课程教学的规律、特点及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加以研究,并统一研究和部署教学的实施。

第二、进一步整合宗教与国际关系教学的课程内容,构建本课程授课体系,完善教学大纲。为此,本课程将通过深化宗教学与政治学的研究,引用新资料,吸收新观点,介绍新理论,尤其要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对关乎我国国家安全、政教关系等重大问题和理论热点进行研究,及时补充最新学术成果和学术动态,完善授课内容。同时,重新设计和编排教学大纲,引入新内容,形成更加系统、科学、严谨和完善的教学方案。

第三、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已经初步完成,2010年将之正式推出出版。

第四、进一步充实、精炼本课程PPT、视频课件和网页课件的内容,提高其质量。尤其要充实新近发展的宗教学与政治学理论,使其更加完善。

第五、建设和完善《宗教与国际关系》课程网站,充实课程资源库内容,提供更多国际法学教育资源。

 

二、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时间

课程建设内容

工作方案

成果形式

200911月至20102

进一步完善本课程教学大纲。

负责人召集教学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

本课程教学大纲

 

 

20103月至4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教案,制作全程课程录像。

主讲教师根据大纲,自拟教案,集体研讨,由课程负责人定稿,分别录像,并在20104月前全程上网。

本课程授课视频

录像

 

20104月至7

根据教学中反映,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内容。

各主讲教师明确各自分工,在广泛听取意见好具体教学讨论的基础上第二次全程录像。

再次为本课程授课视频录像,出版《宗教与国际关系》教材

6-2 本课程网上资源(在相应栏前打

自建课程网站,网址:

 

拟使用校内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参阅)

说明栏

 

 

7.院系意见

 

 

 

 

                                院长/系主任签字:

                                                   

 

8. 专家组评审意见

 

 

 

 

组长签字:

                                                   

 

9.学校意见

 

 

 

 

领导签字:

                                                   

 

 

                         

 

 


版权所有 © 宗教与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