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牛的爱情
作者:     更新日期: 2013-03-25     访问次数: 95

或许那些充斥着枪林弹雨,大书着国破家亡、英雄人物的战争片已让大家审美趋于同化,但将黑色幽默孕育于离散主题下而拍出的喜剧《斗牛》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没有战场冲锋,没有心机用尽,不是军中高官,亦不是平民英雄,只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牛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牧牛人。而正是这小人物的视角,带领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战争。

在牛二眼中,战争或许从未上升至保家卫国的高度,无非便是一群人的互相杀戮,故而,影片以喜剧形式展开,不去过分追求那些于牛二“八竿子打不着”的民族情结、人性反思,而是抛开了这些过于沉重的思想包袱,从最平凡的生命视角去解读战争。

牛二,一个懦弱、笨拙、外表丑陋、肮脏的小人物,对他而言战争的正义是什么,而谁又是正义的一方?是那个能够救牛的鬼子,还是那个企图复仇的国军,亦或是“人”字分开的那个“八”字?或许这些对他而言都不那么重要。他粗鄙,他低俗,他连字也不会念话也说不清,而他的正义也绝非那些高尚的“借口”,他的正义仅仅是一纸契约,一个手印,一头牛的生命。

奶牛,一头八路军送来的荷兰奶牛,在她眼中,战争不过是眼前人的切换:八路——村民——日本人——流民——相依为命的牛二;不过是被唤名字的变更:八路牛——娘——九儿。她眼中的战争并不是战争,而仅仅是生活。

一个俗人,一头奶牛,两种平凡的视野,便交织成了《斗牛》。虽然片名叫做《斗牛》,但在影片中实则是在斗人,牛二为了保护奶牛与各种人周旋,在他眼中,这头牛的生命已经超越了任何人——乃至自己,而这看似疯癫的观点,却在战争背景下显得如此合理:人与人纷争不断,相互杀戮,难以共存,但人与牛却能如此和谐的共处。

影片的结尾,牛二说自己再也不下山了,所以让解放军给他写了墓,原本的“牛二之墓”却被变为了“二牛之墓”,而一个牛二一头牛,恰是这“二牛之墓”最能完美地诠释两者的关联——相伴终老,至死不渝。“山盟海誓,矢志不渝”本是对爱情的承诺,但在此时放在“二牛”身上却再合适不过:真正的远离世事,真正的相依为命。牛二管奶牛叫九儿,把原本给媳妇九儿的信物挂在了牛鼻子上,除了那个九儿,牛二一生不再有其他女人,而这个九儿陪则伴牛二度过余生,牛二早已不把这九儿当成单纯的一头牛来看待,而是生命中的伴侣,心灵上的归宿,是爱情的对象。而这跨越物种的爱恋,越过了男女之爱中情欲的部分,净化为一种单纯的陪伴、一种单纯的相互依赖不离不弃。

与这简单美好的爱恋对比的,是影片中充斥着的死亡。村民的死、八路的死、流民的死、日本人的死,乃至九儿的死,战争背景下,一切的死亡都似家常便饭,使人浑然不知其味,当战争中的死亡已难以让人共鸣,却恰恰是一头奶牛的生命,带领人们从最平凡可贵的生命角度再次审视战争,审视爱的意义与美好。

牛二与牛的相伴是可以说一种巧合,但更是一种必然,牛二上山前看见的是喝干了牛奶想要杀牛的流民,看见的是啃咬着死人尸首的野狗。“这村是不能待了,这人不像人狗不像狗,跟我回山好吗,回洞里去,咱们再也不回来了”这是牛二的感叹——他被逼到了山上生活,是被逼得与牛为伴。而这人与人的不和平,却与人牛的和谐产生强烈的对比,影片结尾,牛二望着远方的山川,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蕴含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其中熔铸的,不仅是人与牛的爱情,是人与人的爱情,更是人与自然的爱情。

人与牛的结合只是一种象征,牛二对牛的爱情是反思人与人间纷争的无言书,它表达了战争背景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传达着对平凡生命的尊重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