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樊勇明:金砖国家合作与亚洲多元发展,《复旦学报》2013年第6期。

        樊勇明:TPP与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第5期。

        樊勇明:金砖粘合剂:回应约瑟夫奈,《中国经济报告》2013年第5期。

        樊勇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重组是中国的新战略机遇,《国际观察》2013年第3期。

        樊勇明:海上资产与日本经济的转型,《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樊勇明:贸易摩擦与新兴大国的成长——基于日美经贸摩擦和中美经贸摩擦比较研究的思考,《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

        樊勇明:对日本大国战略成败的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

        樊勇明:区域性公共产品与和谐世界建设,《国际展望》2010年第4期。

        樊勇明: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期。

        张建新:美国“再产业化”的影响与对策,《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年第15辑。

        张建新:中美贸易冲突的扩大及其根源,《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年第15辑。

        张建新:资源民族主义的全球化及其影响,《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张建新:从“七姐妹”到“新七姐妹”:国际能源体系的权力转移,《国际观察》2013年第6期。

        张建新:21的世纪国际能源安全问题,《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6期。

        张建新:布哈林的世界经济体系理论评析,《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6期。

        张建新:后西方国际体系与东方的兴起,《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5期。

        张建新:全球能源热点透析,《学习月刊》2012年第13期。

        张建新:大国崛起与世界体系变革——世界体系理论的视角,《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

        张建新:新加坡的军事现代化及其地缘安全战略,《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

        张建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终结与“中国学派”成长的困惑,《国际观察》2009年第5期。

        张建新: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关系,《国际论坛》2009年第4期。

        张建新: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走向,《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3期。

        张建新:从依附到自主:拉美国际关系理论的成长,《外交评论》2009年第2期。

        黄河、Senko Mikhail:“投资俄罗斯油气产业的政治风险分析——兼论中俄油气合作的现状及风险”,《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黄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基于案例与对策的分析”, 《国际展望》2014年第3期。

        黄河、华琼飞、谢玮:“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西部学刊》,2014年第8期。

        黄河、华琼飞:“美国投资保护主义”,《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年第15辑。

        黄河、谢玮、任翔:“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外交评论》2013年第2期。

        黄河、谢玮:“TPP与东亚国际体系”,《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3年第2期。

        黄河、Senko Mikhail:“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看俄罗斯国家风险”, 《国际展望》,2012年第4期。

        黄河、任翔、华琼飞:“对后危机时代中美经贸关系的思考”,《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2年第11辑。

        黄河、任翔:“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演变中的中国与日本”,《日本研究集林》,2012上半年刊。

        黄河:“战后经济危机与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947-1970年)”,《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11卷。

        黄河、吴雪:“环境与国际关系:一种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 《国际展望》2011年第2期。

        黄河、吴雪:“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5期。

        黄河:“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9期。

        黄河:“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国际贸易”,《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

        黄河:“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决策”,《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夏季号。

        黄河:“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美国评级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观察》2011年第6期。

        黄河:“结构性权力视野下的跨国公司与国际公共产品”,《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黄河:“区域公共产品与区域合作:解决GMS国家环境问题的新视角”, 《国际观察》2010年第2期。

        黄河:“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制约因素”,《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6期。

        黄河、赵仁康:“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外交评论》2010年第6期。

        黄河:“区域性公共产品: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动力”,《南京师大学报》2010年第3期。

        吴澄秋:经济治理理念结构的变迁——兼论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国际观察》(CSSCI),2013 年第1期,第25-32页。

        吴澄秋: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治理理念结构,《国际论坛》(CSSCI),2013年第1期,第54-59 页。

        吴澄秋:中国经济治理模式的演进:路向何方——基于全球化时代主要经济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外交评论》(CSSCI),2012年第6期,第1-15页。

        吴澄秋:地区公共产品的供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拉丁美洲的经验,《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第9辑,2009年,第184-199页。

        吴澄秋:东亚结构变迁与中日关系:权力转移理论视角,《当代亚太》(CSSCI),2009年第1期,第68-90页。

        吴澄秋、石磊:对软件盗版现象的一个经济学分析,《当代经济科学》(CSSCI),2000年第3期,第31-38页。

        Wu Chengqiu,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Threat, and Public Opinion on Foreign Policy:Bush and Obama’s Foreign Policy Turn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SSCI), Vol. 4, No. 3 (September 2011), pp. 311-343.

        Chengqiu Wu, “Sovereignty, Human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y: Changes in China’s Response to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Crises.”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 15, No. 1 (2010), 71-97.

        Chengqiu Wu, “The Balance of Threa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 Game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 10, No. 2 (2005), 43-76.

        Chengqiu Wu, Book Review, “Multi-facet Balancing and a ‘Quasi-alliance’ Theory by Sun Degang”, 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 No. 4(2009), 169-171.

        贺平:新一轮跨区域主义:基于意愿联盟的规制融合,《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年。

        贺平:区域功能性合作与日本的文化外交——以吴哥古迹保护修复为中心,《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第3期。

        贺平:日本与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政策讨论与核心主张,《国际展望》,2014年第4期。

        贺平:新型跨区域主义的重要一环:日本—欧盟EPA/FTA初探,《日本学刊》,2014年第2期。

        贺平:贸易政治学的个体主义视角,《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第2期。

        贺平:RCEP与中国的亚太FTA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

        贺平:从CEPEARCEP:日本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转向,《日本学刊》,2013年第2期。

        贺平:地区主义还是多边主义:贸易自由化的路径之争,《当代亚太》,2012年第6期。

        贺平:区域性公共产品、功能性合作与日本的东亚外交,《外交评论》,2012年第6期。

        贺平:日本参加TPP谈判的战略意图与政策论争,《日本学刊》,2012年第4期。

        贺平: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的功能性合作——日本的实践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期。

        贺平:贸易摩擦争端解决中的“国退民进”:以丰田公司为例,《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1期。

        Heping,“Regional Public Goods and Function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Meijo Asia Research Center, Meijo University, Kyung Hee Institute of Human Society, Kyung Hee University,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Fudan University, eds., Regional Dynamics in East Asia: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HANDA, 2012.

        Heping,“RCEP and China’s Asia-Pacific FTA Strategy,”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40, No. 3, May/June 2013.

        Heping, “The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in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Journal of WTO and China, Vol.4, No.2, 2014.

        贺平:「日米貿易交渉およびその有効性への評価——中国に対する参考意義について」、中逵啓示編『なぜリージョナリズムなのか』、ナカニシヤ出版、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