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如何看待《与狼共舞》中西方文化与印第安文化之间的碰撞?

主题:【如何看待《与狼共舞》中西方文化与印第安文化之间的碰撞?】发布人:林凯源 发布时间:2012-11-06  

 

《与狼共舞》的背景是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当时在美洲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南北方的外来殖民者和移民者手持枪炮,互相争夺着土地和资源,而居住着大量土著印第安人的西部地区,也成为了南部的奴隶主和北部的土地投机商们觊觎的目标。美国西方大开发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和屠杀史。电影中的苏族,亦称达科他人(Dakota),属于大平原印第安人(Plains Indians)。苏族人天生擅长驾驭马匹,是马背上的民族。由于苏族人的善战、勇猛及不肯屈服,苏族也称为了美国政府讨伐追杀的对象,最终整个民族在遭到覆灭式的沉重打击后,不得不被迫于政府签下协议,放弃世代居住的土地。

而本片讲述的是主人公邓巴作为一名美国军官,本来处于与苏族对立的位置上,但经过长期的相处后,他慢慢了解到苏族人善良、真诚的天性,同时,苏族人对自由的向往、对力量的崇拜又打动了邓巴的内心,他开始接受这些异族人,并逐渐成为了苏族的一员。邓巴与苏族女人之间的爱情,发生得自然而然,是文明和原始之间的一次美妙的亲吻。

看完《dances with wolves》有很多感触,简单的剧情带来的是非比寻常的感动。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最终印第安文明被西方文明同化,但是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却是被印第安文明所同化的,如果说女主角还处于小时候并不经意的情况下,那么男主角绝对是在有自我辨识力的情况下认同印第安文明,虽然这也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漫长过程。这种文明的同化作用值得我们深思。怎样才是好的文化怎样才是适合的文化,《dances with wolves》让我们在第一节课后的讨论题目中重新思考。

 

回复1. 林凯源 2012-11-06 

影片呈现的战争,南北战争,一点都不宏大,甚至猥琐,像两个村子的男青年在一个无聊的下午打群架。这是否是对西方殖民文化的讽刺呢?

 

回复2. 王静 2012-11-08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战争当中获得“英雄”称号的中尉——邓巴尔怀着一颗想要探索西部的情感去驻守美国人和印第安人的边界。在去自己所驻守的营地的路上,一望无际的草原或是变化无穷的大峡谷或是浩瀚的天空,都展现的是西部的美好景象,一种未被现代文明所开发的原始清新的美景。在旅途中,主人公的同伴是一个粗鄙的人,让他觉得很讨厌,曾经也提到“如果没有这个人跟他一起,这将是他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日子”。这个人和影片当中其他所有白人一样,对印第安人怀有一种轻视的情感,认为他们是野蛮的民族,认为他们是贼是强盗,甚至认为他们是野兽;而自己的粗鄙和肮脏算不了什么,在工业化的车轮上,他们始终比他们先进、开化和文明。

经过漫漫长途过后,邓巴尔到底了自己所驻守的营地,可是那里已经人去楼空了,留下了空空的房子。但是,他还是不顾同伴的劝说毅然留在了那里驻守只有他一个人的营地。他发现在池塘里有很多被人射杀的鹿子,这些行为不是为了食物,而是为了取取乐子,缓解内心的恐惧。当然,邓巴尔也并不是一个对印第安人处于完全的信任,因为他缺少与他们的接触。在营地的第一个晚上,他感到一种危险,并将手枪放在耳边以防不测;他看见旁边有一只狼,他害怕,想要把它打死,但是内心的善良不允许,他给狼食物,并为他取名“白袜子”。最后,与这头狼成为朋友,因为他与狼在草原上玩,印第安人看见了就称邓巴尔“与狼共舞”。

突然有一天,他在池塘里面洗澡,一个印第安人“踢鸟”不小心来到他的住所。邓巴尔感到害怕,当他感觉到这个印第安人将要把自己的马——“西科斯”带走的时候,他愤然而起,跑到印第安人面前,结果反而吓到了这个原本以为会很凶猛的印第安人。这件事情,让邓巴尔感到惊奇,因为他发现这个印第安人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凶残;而印第安人“踢鸟”是印第安部落的巫师,他认为这个赤身裸体的白人将会来解救他们、帮助他们,他想与邓巴尔合作。随后,邓巴尔遭到了印第安人的攻击,他感到害怕,将自己的枪支藏起来,做了更好的防御工作。他感到恐惧不安,觉得自己有必要去见见这些印第安人。在去找印第安部落的途中,他遇见一个受伤的正在服丧的女人“握拳挺立”,将她救下来并带到印第安部落去。他的到来让印第安人感到很恐惧,他们对他表示不欢迎,却没有进行攻击。最后带着失落的情感,他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由于巫师“踢鸟”认为邓巴尔是一个具有超能量的人,劝说部落的人与他合作。最后,他们来到邓巴尔的营地,邓巴尔将磨好的咖啡和铁碗送给他们,他们将一件毛毯送给邓巴尔。相互的赠送礼物让互相之间感到友好,但是他们在语言的沟通上面还存在障碍。通过“握拳挺立”这个在印第安部落生长的白人进行翻译后,他们的交往更加深入了。

一天晚上,邓巴尔睡觉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屋子在震动,出去看才发现野牛群来了,这正是印第安人日日祈求的食物。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印第安部落。这些印第安人听到消息后很开心,并举行了通宵的狂欢仪式。这让邓巴尔感到不能理解,他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是好好休息而不是消耗体力去狂欢,而且狂欢过后还不一定有收获呢。而当他们发现野牛群的时候,这些野牛已经被白人给射杀了,他们只是剥了牛的皮和舌头去,而留下来光怪陆离的野牛尸体在大草原上面。这种做法无疑是对急需食物的印第安人来说是一个打击和伤害。经过一番查找后,他们发现了另一群野牛,经过一番狩猎后,印第安人获得了大丰收。在狩猎的过程当中,我深刻地记得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印第安人将牛身上的一个器官深挖出来送给邓巴尔吃以表示对他的感谢,邓巴尔有些犹豫但是最后还是勉强吃了一口。在印第安人狩猎丰收庆祝会上,邓巴尔被印第安朋友拉去吃了好多的东西。在宴会上发生了一个印第安人将他的帽子拿去戴在头上的故事,邓巴尔认为这个帽子是他的,而那个印第安人认为“那个帽子被丢在草原上是没有人要的,自己捡到就归自己所有了”,这既是一个两个人的冲突也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

后来,另外一个部落来攻击苏族部落。邓巴尔将枪支给印第安部落帮助他们去打击这些攻击人的部落最后大获全胜。

在影片中,邓巴尔与“握拳挺立”的恋情,由于受到“握拳挺立”还处于服丧期间不能够结婚。“黑披肩”,“踢鸟”的妻子,发现这段恋情并提醒“踢鸟”将“握拳挺立”的服丧期给解除。这段未被巫师“踢鸟”所预测到的恋情让他感到有点尴尬,但是最后还是很人性化地将“握拳挺立”的服丧给解除了。最后,邓巴尔与“握拳挺立”在大家的帮助下结成夫妻。在其中,邓巴尔发现印第安人是一个很慷慨的民族,他们馈赠了很多礼物作为他的结婚所需要的东西。

在婚后,“踢鸟”约邓巴尔一起出去踏青,途中发现了一个军官帽。这让他们感到有一些恐惧和害怕,他们不得不迁移以免被发现被伤害。邓巴尔因为自己的日记本还留在营地里,于是打算回去拿。到达营地的时候,因为他穿了一身印第安人的服装而被关押,受尽各种白人文明下的军官的辱骂。同时,与他为伴的马“西科斯”被军官的子弹无情地打死,这让他很伤心。军官要求他能够去帮助他们去做翻译,而他坦然拒绝。两个看守他的下士想偷窃印第安朋友送给他的礼物,而他不顾死活的保护着这些东西。影片当中的狼,“白袜子”,看见邓巴尔被关押,而死死地在不远处的高地看着自己的朋友——邓巴尔。而这时,军官们发现了这只狼,他们想把它用枪打死,作为一个靶子一样地使,也不顾这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邓巴尔在被困的时候依旧反抗,保护“白袜子”。这时,印第安的武士出来了,解救了邓巴尔。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位武士想要杀掉一个白人,邓巴尔认为应该停止无限的杀戮而劝说他不要杀了那个白人军官。

回到印第安部落,邓巴尔感到一种低落的心情,因为他知道还会有人找到这里来消灭这些印第安人。他不想他的朋友因为他而受到伤害,而决定带着自己的妻子“握拳挺立”离开这里。在离开的时候,印第安人表示很舍不得,劝说他留下来。在离开的那一刻,有人大声喊着“与狼共舞,我们是好朋友!与狼共舞,我们是好朋友!”这句话,虽然表达是印第安人与邓巴尔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影片的主题“我们是好朋友”,我们需要和谐地相处,而不是无休止的打杀。

在印第安部落迁离不久,白人军官到达以前的驻扎地。而在影片当中,我们发现有几个印第安人在协助这些白人来消灭自己的族裔。看到这的时候,我表示很无奈。可能这又是一次影片所用的对比手法吧,用这群人来反衬邓巴尔不去不抗地保护印第安部落的行为。

 

回复3. 王静 2012-11-08

影片主要描述了四个对象——狼(“白袜子”)、印第安人、白人和马(“西科斯”)。可能在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当中,狼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动物,是不安全的,应该远离隔绝的。印第安人之于白人与白人之于印第安人的情感可能就像我们平时对待狼一样——恐惧、排斥、防御和攻击。而通过白袜子与邓巴尔的友好的情感,反映出我们认为可怕的东西并不一定真的可怕,因为日常当中一些事物常常会被妖魔化。这些被妖魔化的事物,基于对人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的情节,我们会不自觉地做出恐惧、排斥、防御或攻击等行为。

而打破这一魔咒的最好的办法,应该就是相互间深入的了解和互相的尊重。在影片当中,反映得很明显,印第安人与邓巴尔之间的一步步地深入地了解:赠送礼物,降低互相的防御机制—语言翻译,克服语言障碍——参与聚会,互相了解文化——共同生活,感受这里的温情。在影片当中,也设置了不少可能冲突的情景,比如关于帽子所有权、关于“握拳挺立”的丧期解除,而没有得到激化,源于一种互相的尊重,也可以说是妥协(这种方式蛮符合中国中庸之道的,哈哈),退一步海阔天空。

印第安文明与白人文明之间的冲突,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一场工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骄傲自大的工业文明制造出了枪炮钢铁,认为自己才是最先进的,其他的文明都是落后的、粗鄙的或者是不应当存在的。他想要用它的模式统治整个世界。而游牧文明所体现的是一种面对另外一种强势的文明冲击的时候,极力想保护自己的防御行为。但由于敌我双方差异太大,正如影片最后所说的“美国未被开发的西部已经成为历史”一样,在工业文明的淫威下,多少文明悄然离去,多少文明随波逐流。工业文明大声地向其他文明叫嚣着“I win”。不管这个“I win”所导致的结果如何,至少它让我感觉有一些惋惜和感伤。一望无际的原野、变幻莫测的神秘天空和潺潺流动的清澈溪水,现在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了。对于人情,影片中,主人公对这个游牧文明赞赏道“从来没有感受到有这么强大的家庭观念”,苏族人家庭的温馨和社会的团结比起工业文明的冷冰冰的一道铁门让人羡慕。

这部电影里最让我欣赏的是它没有将印第安人或者白人的一方表现得非常的神圣,将这场种族之间的杀戮归咎于一方。因为查看了一下历史,这段历史当中既有白人的错,也有印第安人的不对。它所反映的是一种相对比较真实的历史,我个人认为。

影片也不乏美国片当中所反映的英雄主义的价值,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主人公邓巴尔的英雄行为。当然,里面的细节真的刻画得很棒。这是一部对历史的反思,让观看者反思的电影,至少在让我反思方面做得很好。

最后,用这个问题来结束对这部电影主题的思考。影片当中也出现不少关于杀戮的画面,这些杀戮或是枪林弹雨或是刀箭棍棒。其中有一段是让我们深思的:一个苏族姑娘在苏族人和白人的冲突当中,将一个白人打死了。一位苏族武士上前,说道“你真行”,而苏族姑娘却陷入了痛苦之中——杀戮好吗?我们真的胜利了吗?打败对方,我们就真的胜利了吗?

 

回复4. 田泊林晚 2012-11-09

很开心,我有幸在一门老师的课上和大家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当时我们试图去研究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以及他们的信仰。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颇有收获。简要的讲给大家听,这些讨论思考的成果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与这位对美国原住民文化有着自己理解的老师,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分享给大家。

1.介绍一下几个人的名字 kicking bird; wind in his hair; stand with a fist;还有我们最熟悉的dances with wolfs

2.它的主题很多,仁者见人,智者见智。但总结下来有一下几点:①trust 信任男主人公和苏他们相互的信任②友谊③家庭观念。片子里有一句话“I go where you go”④一起讨论的氛围,这不正是一种和谐么~ ⑤一个人身份的转变比如男主人公从一个穷士兵突然成为英雄最后又成为不被理解的印第安人⑥种族主义⑦恐怖主义

3.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媒体人考虑。这部片子拍的时候有一部分坚决地使用了当地语言。这在当时是不小的冲击与轰动。新闻媒体人或者是其他艺术工作者在做片子的时候,除了想到经济利益,也应该更多的关注到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那么怎么样让它最好的体现出来?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

4.这部片子有很多的矛盾关系,比如good & bad Indians;战争的暴力与家庭的爱;士兵的服从、禁锢以及作为一个自然人的自由。很想问问大家,你们对这种军人的绝对服从有什么看法呢?

5.给大家补充个小点啦~ 片子中出现了很多烟雾缭绕的场面……他们在抽烟。这是一种象征,既是对自己所信仰的东西的祈祷,也是对战争的祈愿。

 

回复5. 何齐 2012-11-10

楼主如何理解“同化”这个问题呢?文明的冲突真的要以一种文明同化另一种文明为结束吗?

 

回复6. 熊义 2012-11-12

两种相对立的文化,相互之间的诋毁,相互之间的憎恨。而影片中的主人公却展现出了一隅文化理解的希望,关于文化我们曾大加讨论,而当时我的观点是文化不分好坏,适合社会发展就好,而片中的两种文化在我看来也是平等的。我从影片中所体会到的不单单有老师上课告诉我们的结构主义的一些想法,比如两种文化的人的思维构造的差异,同时更让我关注的时怎样打破这种禁锢,去创造一个文化层面上的和谐世界。片中主人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创造了打破禁锢的希望,那又有什么能真正消除这种禁锢呢?

 

回复7. 金铭睿 2012-11-12

我觉得,无论是影片中的邓巴中尉,还是现实中的导演凯文·科斯特纳,他们对于文化的反思和追寻真正是一种艰难的抉择。在影片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在白人的世界里,邓巴的眼神是混沌,迷惑,疲惫的。而当邓巴在旷野的西部和苏族人生活中逐渐找到新的自我的时候,他的眼神则是坚定,充满激情的。惋惜的是,邓巴中尉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注定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潮流中的殉道者。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苏族部落最终将被白人所淹没,失去土地,传统,文化和一切。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战争无疑充满了厚重的悲剧意味和哀伤。夹在两种文明之间的邓巴,只能逃避,而他心中也明白,其实早已无路可退。

 

回复8.余家利 2012-11-19

在战争面前,任何事物都会显得渺小。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中发生的许多美好的、感人的事,但它改变不了战争的轨迹。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心中维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让战争的残酷打碎心中一切的希望。

 

回复9. 靳语桐 2012-11-26

无论我们是否赞同某种文化的形式,无论我们是否选择某种文化作为我们个人价值观的依托,无论我们是否可以认同某种文化带来的现实意义,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对于他们的最起码的尊重,不强迫,不强加,不强扭,文化本身没有错,平和的平等的交流才是上策。

 

回复10. 张智 2012-11-29

这部电影反应的是希望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补充融合,提倡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对方,消除偏见。冲突矛盾不一定要有战争解决,虽然最终还是有输赢。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回复